郑州信息网 - 收集互联网各类热门信息网站,提供便民发帖,本地生活服务等!

郑州信息网

当前位置: 郑州信息网 > 中原区 > 90后65岁退休?人口学专家:接受新常态

90后65岁退休?人口学专家:接受新常态

(原标题:90后65岁退休?人口学专家:接受新常态)

7月22日,一则“90后无论男女都得65岁退休”的消息在网络流传,引起广泛关注。

许多网友将此消息与7月21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下称《决定》)相关联。

实际上,《决定》仅提出“按照自愿、弹性原则,稳妥有序推进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并未有具体的延迟退休方案。网传内容并非官方出台的政策。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原新长期从事人口经济学研究,是中国著名人口学家。他告诉经济观察网,延迟退休早已被写入“十四五规划”,在《决定》这样的纲领性文件之下,预计相关部门很快将会公布具体的延迟退休方案。

原新认为,当前的退休年龄制度早已不符合人口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境况,在人均预期寿命已比70年前延长超30岁、工种类别不再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当下,渐进式推行延迟退休是合理的。实际上,全球多数发达国家的退休年龄均在65岁及以上。

他表示,中国已经进入中度老龄社会,未来还将进入重度老龄社会,所有人都应接受、适应这个新常态。

|专访|

经济观察网: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按照自愿、弹性原则,稳妥有序推进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应该如何解读?

原新:自愿,是指在现在规定的法定退休年龄和以后延迟的法定退休年龄之间,你可以自愿地选择。弹性,是在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工作性质、工作种类,甚至工资待遇方面,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为什么要渐进式改革?社会政策的出台,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和波动越小越好。如果在一年之内把退休年龄从60岁一下调到62岁,这意味着劳动市场会突然增加三四千万人。就业岗位能不能供给?

所以,劳动力数量的补充应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样对整个社会的就业制度安排来说,冲击是平缓的、平和的。

从个体角度来说,应该让即将退休人员感觉延迟退休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这样才容易被更多人接受。假如一个人本应明年1月1日退休,政策要求延迟两个月退休,这个人容易接受,但如果突然告诉他两年以后才能退休,他可能就会觉得非常突兀。

对不同年龄段的人,应该一点点地往前递进,例如,规定1964年出生的人延迟两个月退休,1965年出生的人延迟四个月退休,后面的人实际是在接受了前人的退休时间后再延迟两个月,冲击也就变小了。

经济观察网:为什么有必要延迟退休?

原新:道理很简单,现行的退休年龄是70多年前制定的,当时中国人均预期寿命只有45岁左右,而现在已经达到了78.2岁。

我们已经进入长寿时代,80后、90后都能活到80岁以上了,退休年龄还停留在平均只能活四五十岁的时代,当然不合理。过去70多年,我们的退休年龄没有发生本质性变化,这不符合人口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情况。

其次,70多年前的退休年龄,也是根据当时的经济环境制定的。在新中国成立的早期阶段,几乎所有人都是进行重体力劳动,机械化程度非常低,只能拼体力。例如,那时修公路、修铁路、修水利都是肩扛手拉的,一个60多岁的人当然不可能扛得动石头、挥舞铁锹了。但今天,挖掘机、盾构机、架桥机、架轨机等现代化大型机器,只要会按按钮就可以了。也就是说,劳动场景或者说劳动性质,随着机械化、科技化、智能化的发展,对体力的要求在下降,这实际上放宽了老年人就业的条件,体现了劳动的年龄包容性。

第三,随着国家教育事业突飞猛进的发展,整体人群受教育年限不断延长,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年龄在不断推迟。如果不延迟退休那意味着什么?退休后的余寿在延长,但生命周期当中用来创造财富的时间却在缩短。受教育程度越高,人生当中用来做贡献的时间越短。这样的人生轨迹,我觉得是非常不合理的。

对博士生来说,按照现在的学制,7岁上学,用23年来读书达到博士学位,30岁参加工作。女性55岁退休,干25年,男性60岁退休,干30年。女性55岁退休后的平均余寿有28年—29年,男性60岁退休后的余寿是20年—21年。

换句话说,接受了23年的教育,用25年—30年来创造财富,最后养老时间是21年—29年,这样一个比例关系合适吗?

在寿命延长到现在这个程度以后,适当地延迟退休年龄,体现受教育的价值、长寿的价值不是挺好的一件事吗?

经济观察网:具体的延迟退休方案近期有可能出台吗?

原新:中国的退休年龄,起源于1951年制定的《劳动保险条例》,当时规定女性职工和干部50岁退休,男性职工和干部60岁退休。1978年,国务院颁发新规,把女性干部的退休年龄调整到55岁。也有一部分单位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调整退休年龄,主要是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医院等,实际上,这些地方陆陆续续在延迟退休,很多大学教授现在都是65岁才退休。

但是,延迟退休作为一项正式的制度,是在2013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被提出的,原文是“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到2021年,国家的“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按照“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的原则,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促进人力资源充分利用。

写入“十四五规划”就意味着,它已经变成一个要落实的具体任务,当然在“十四五”时期(2021年-2025年)就应该落地了。

经济观察网:有人认为,推行延迟退休政策是因为养老金紧张。

原新:不可能。

有研究指出,养老保险金到2030年左右就会入不敷出。延不延迟退休,这个问题都会到来,只是早一点晚一点的事。

养老金为什么会入不敷出?这是制度设计和人口结构的变化之间的矛盾造成的,必然会入不敷出。全世界都一样,全球的养老保险制度都是在年轻型和成年型社会基础上建立的,那个时代缴费的人多,领费的人少,当然具有持续性。随着老龄化越来越加剧,领费的人越来越多,缴费的人却越来越少,当然就不可持续。

所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深化改革很重要,政府会有修正政策去解决未来养老保险金紧张的问题。其实在“十四五规划”中已经写到“完善划转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制度,优化做强社会保障战略储备基金”“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提高企业年金覆盖率,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

经济观察网:有人对延迟退休比较难接受。

原新:在工业革命以前,全世界的人均预期寿命在30岁左右,发达国家大概在35岁左右。人类寿命的延长,也就是过去200年的事儿。现在发达国家的人均预期寿命到了79岁—80岁,中国离发达国家的水平越来越近了。

长寿化的同时,很多国家都在经历少子化,发达国家也是率先开始少子化的。20世纪50年代,发达国家的生育率基本已经降到2.5个孩子左右了。现在发达国家平均生育率大概是1.6左右。

新中国成立以前,我们的人均预期寿命是35岁,现在是78.2岁;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们平均生6个孩子,现在平均生1.3个孩子以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和发达国家的共性是,大家都在长寿化、少子化的路上,但我们的个性是比发达国家要跑得快、跑得急。

发达国家在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过程中,形成一系列准备,比方说退休年龄在不断延后,利用经济优势接受国际移民等等。

但是中国人口基数大,靠国际移民来调节我们的人口数量和结构不太现实,所以延迟退休是我们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个可行路径。

我们已经身在中度老龄社会,所有人都应该主动去适应。不要再盼望着回到年轻型社会、成年型社会,回不去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中国的大地上,遍地都是小孩,现在和未来,遍地都是老人。

深度老龄社会已然成为新常态,成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底色,建构于年轻型和成年型社会的经济发展体系和社会治理体系,越来越难以适应老龄社会,我们迫切需要一场多维度、深层次、长时期、全面的经济社会适老化转型和改革。

经济观察网:其他国家在退休年龄上的规定是怎样的?

原新:绝大多数发达国家的退休年龄在65岁左右。同时,有很多国家近年制定新政策要求未来继续提高退休年龄,比如美国,制定了不同年龄的人渐进式地在现在65岁的基础上逐步延长退休年龄。

日本基本上是65岁到70岁退休。政府对企业的要求不是一刀切的,企业可以把退休年龄制定在70岁以上,但是必须为就业者提供基本的保障。有人说日本是个无龄退休的国家。

另外,绝大多数国家男女是同龄退休的。我们国家现行的男女差别性退休制度,有人认为是性别歧视,其实当时的初衷是设置一个性别照顾的制度。

因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多数人都在从事体力劳动,并且家庭平均生育4—6个孩子,女性要兼顾家庭和工作,所以可以早点退休。现在,随着女性受教育条件的改善,就业和收入条件的改善,男女在很多工作上不存在体力上的差异,走向男女同龄退休也具有合理性。

本文地址: /zy/168240.html 手机版
你还可能关注到的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电脑技术网的观点或立场。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