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信息网 - 收集互联网各类热门信息网站,提供便民发帖,本地生活服务等!

郑州信息网

当前位置: 郑州信息网 > 金水区 > 记搁浅短肢领航鲸“海棠”成功放归

记搁浅短肢领航鲸“海棠”成功放归

南海网记者 贺立樊

伴着阵阵波涛,“海棠”轻轻摆动尾鳍,缓缓游开了。这一幕,蒲冰梅见过很多次。不同的是,这一次,“海棠”的世界没有边际,向着远方游去。

这一天,三亚海昌海洋生物保育中心的疗养池空了,海洋迎来了属于它的生命。

在海岸线的另一端,海风拂过海口北港岛的木麻黄树林,陈奕军再次来到他的“老朋友”墓前,给它讲起“海棠”的故事。岁月如梭,那年乡亲们没做到的事,现在的年轻人做到了。

有些欣慰,也有些无力。当科技涌入人们的生活,现代化的城市远离了郊野,时过境迁,陈奕军已经59岁,有些东西变了。

可是大海依然潮起潮涌,这里的人们依然爱着它,即使物换星移,蒲冰梅相信,有些东西始终不变。

记搁浅短肢领航鲸“海棠”成功放归

5月26日,工作人员在远程观看放归后的短肢领航鲸“海棠”。记者 沙晓峰 摄

相逢

2024年1月3日上午,接到蒲冰梅的求助电话,游泳教练李波正在给孩子们上课。电话那头,蒲冰梅一直在重复:“有头鲸搁浅了。”

挂了电话,李波告诉孩子们:“教练要去救‘鲸鱼’。”泳池里,投来一片崇拜的目光。

然而现实并不梦幻。鲸豚救助是世界难题,在此之前,三亚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从2011年起共救助79头鲸豚,只有1头印太瓶鼻海豚成功放归,其余鲸豚全部死亡。

伤病程度、救助条件,乃至交通距离,决定一头搁浅鲸豚类动物的生与死。以往,在广袤的海岸线,当它们被发现时,通常已经错过最佳救治时间,去“看病”途中的颠簸,更是让它们喘不过气。

此时,在三亚海棠湾,死亡的阴影笼罩着一头短肢领航鲸。它在沙滩上奄奄一息,3.6米长的躯体伤痕累累,肺部严重感染,长时间搁浅导致脱水,肝、肾功能异常。

记搁浅短肢领航鲸“海棠”成功放归

1月3日,三亚搁浅领航鲸救援现场。三亚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供图

“能不能救活?”作为三亚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的秘书长,13年间,蒲冰梅见过很多鲸豚在眼前死去,活下来的希望,只能寄托在每一次救助之中。

通过互联网,远在海口北港岛的陈文荣看到了这头短肢领航鲸的照片。它的状态似曾相识,陈文荣不知道,它的命运是否也会相似。

2000年2月5日,大年初一清晨,辞旧迎新的鞭炮声已经远去,踩着满地的红纸屑,陈文荣来到北港岛西北岸,检查自家的渔船。

刚走上沙滩,陈文荣发现一头搁浅的“大鱼”,“大约12米长,满身的伤痕。”

消息很快传开,几乎全村人都来到现场。那时的北港岛不通道路,没有重型设备,面对“大鱼”,乡亲们一筹莫展。

就连村里最年长的老人,也没见过这么大的“大鱼”。有人认出来,这是一头鲸。老人们说,既然落在北港岛,“我们就得救它。”

记搁浅短肢领航鲸“海棠”成功放归

2000年2月5日,庚辰龙年正月初一,一条巨鲸在北港村村后海滩被村民发现,村民围成人墙,彻夜守护。海南日报资料图

大家为“大鱼”盖上布块遮阳,轮流挑水浇在它的身上。整整三天三夜,老人和孩子们守着它,陈文荣和乡亲们在它周围挖出用于蓄水的深坑,尽力延续它的生命。

“它们的尾鳍都在吃力地摆动。”看着短肢领航鲸的照片,24年前的记忆,与眼前画面重叠在一起,陈文荣仿佛又与那头“大鱼”相逢。

不同的是,24年后,一台铲车开上海棠湾的沙滩,李波和蒲冰梅,以及众多专业志愿者一路护送,不到半个小时,搁浅的短肢领航鲸被送到三亚海昌海洋生物保育中心。

在那里,具备升降功能的医疗池在等着它。人与自然的托举,在时空的两端发生着。

记搁浅短肢领航鲸“海棠”成功放归

1月3日,三亚,救援人员现场救助搁浅的短肢领航鲸。记者 沙晓峰 摄

记搁浅短肢领航鲸“海棠”成功放归

1月3日,三亚,救援人员现场救助搁浅的短肢领航鲸。记者 沙晓峰 摄

托举

为这头短肢领航鲸起名字时,李波想起与女儿一起看过的电影《大鱼海棠》。一群少年与大鱼之间的故事,让这个名字充满希望,“希望‘海棠’能拥有美好的结局。”

接受救治的第一个星期,除了外伤和肝、肾功能异常之外,“海棠”无法自主游动,时常侧翻,导致气孔进水,极易发生呛溺。

为了保证“海棠”能够正常呼吸,救助人员将医疗池的底部升高,志愿者进入池中,24小时托举着它,将其扶正。

你还可能关注到的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电脑技术网的观点或立场。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