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所示,第三类国家初始阶段城市化程度均较低,城市化率不足16%。伴随着近60年的城市发展,区域内部国家及地区之间城市化水平差距不断加大。中国大陆、泰国、印度尼西亚三个国家城市化发展迅速,先后经历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尤其是中国大陆,城市化增速一直保持较高水平,近年来进入城市化发展后期,城市化增速回落。越南和柬埔寨两个国家初始阶段城市化发展十分缓慢,后期城市化发展速度相对提升,但对比中国大陆等国家,城市化发展速度依然较为平缓,两个国家成为环南海国家及地区城市化发展水平洼地。
图 4(Fig. 4)
图 4 起始城市化程度低国家及地区城市化率变化 Fig.4 Changes of Urbanization Rate in Countries and Regions with Low Initial Urbanization Level3.3.1 城市化快速发展:中国大陆、印度尼西亚、泰国
中国大陆在80年代之后,社会经济发生大变革,城市化水平大幅度提升,在2000年之后,经济稳步发展,城市化保持持续稳定增长。印度尼西亚在1970年之前,由于政局不稳定,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1969年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经济发展取得较大进展,伴随的城市化进程也逐渐加快,在1990—2010年间城市化水平领先其他四个国家[]。与之不同的是,泰国在1959年成立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委员会,促进泰国五年计划的顺利实施,为后续工业化发展打下基础[]。1970年之后,调整经济结构,优先发展装配工业,着重发展外向型经济,经济进入高速增长期,城市化飞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后期,受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衰退的影响,经济发展受到冲击,城市化增速放缓。近二十年间,泰国在国际竞争力方面表现较好,根据2019年世界经济论坛的全球竞争力世界排名,泰国位列40,仅次于区域内的新加坡、文莱和马来西亚。
3.3.2 城市化发展缓慢:越南和柬埔寨80年代后期,越南确立新的经济发展路线,在工业、农业、商业和对外经济贸易等方面进行革新[],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1960年柬埔寨西哈努克政府实施第一个经济发展五年计划,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随后由于国内战争爆发,人口骤减,城市化率随之下降[]。20世纪90年代之后,柬埔寨通过立法改善国内投资环境从而吸引外商投资,经济得到复苏[],城市化也在缓慢增长。到2019年,越南和柬埔寨城市化发展依旧处于较低水平,与中国大陆、印度尼西亚、泰国之间的差距较大。
4 环南海国家及地区城市规模等级结构特征 4.1 城市规模等级不断提升,除中国外,其他地区多为中小城市根据区域内1960—2020年主要城市人口数据进行城市规模划分,人口规模超过500万为特大城市,人口规模100—500万人为大城市,人口规模50—100万人为中等城市,人口规模10—50万人为小城市,人口规模低于10万人为小城镇,如。1960年,环南海区域内仅上海为特大城市,印度尼西亚雅加达,泰国曼谷,菲律宾马尼拉,越南河内和中国北京、天津、重庆、广州等为大城市,其他均为中小城市,城市总体规模较小,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表 2(Tab. 2
表 2 环南海区域内各国主要城市规模等级变化 Tab.2 The Scale of Cities Around the South China Sea
环南海区域主要城市规模等级结构清晰,除中国外,其他国家仅首都为特大城市,其他地区中小城市居多。1960—1980年各国的城市规模发展迅速,尤其是中小城市,到2020年各国10万人以下小城镇数量稀少。马来西亚与菲律宾在1960—1980年间城市规模发展较快,马尼拉成为特大城市;2020年吉隆坡城市人口规模突破500万人成为特大城市,其他城市人口规模基本达到10万人以上,人口规模差距有缩减趋势。印度尼西亚与泰国首都城市发展较快,与其他中小城市人口规模差距较大。中国大陆城市数量多,发展快,1960年上海已成为特大城市,到2020年特大城市数量达到19个,北京和上海人口超越1000万。越南城市人口规模发展缓慢,首都河内与其他城市规模等级差异明显。当前阶段环南海区域以大城市数量居多,中小城市次之,城市总体规模有较大提升,有进一步发展潜力。
4.2 首位城市人口高度集中,中高度城市化国家集聚减弱,起始城市化低国家集聚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