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始城市化程度低国家,城市空间分布差异显著。印度尼西亚与中国大陆,由于全国人口规模基数大,首位城市的空间基尼系数均较低。随着印度尼西亚城市岛屿组群发展规划逐步成熟,区域多中心结构逐步成型。中国大陆内部城镇体系发展较为成熟,在全国划分出20多个城市群,空间区域上形成多中心的集聚类型。泰国首都曼谷作为国际大都市集聚大量人口,形成单中心的集聚类型,但随着春武里、罗勇、清迈等其他城市制造业、旅游服务业发展起来,泰国的单中心结构在逐步减弱。越南的胡志明市与首都河内在一南一北形成两个区域发展中心,胡志明市为全国经济中心,河内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空间上呈现双中心结构。柬埔寨的空间基尼系数一直较高,空间分布为强单中心结构()。
5.2 主要城市人口吸引力不断增强,部分国家人口密度空间出现次增长极环南海国家及地区城市人口密度的空间差异较为明显,通过1960、1980、2000、2020年四个时间段的人口核密度变化()分析发现:主要城市及周边人口密度一直在增大,对人口的吸引力不断增强,核心热点区集中在上海、香港、广州、马尼拉、雅加达、曼谷、成都、重庆、武汉为核心的城市群地区,尤其以马尼拉与雅加达两个显著的核心热点区。
图 6(Fig. 6)
图 6 主要城市1960、1980、2000、2020年人口核密度图 Fig.6 Population Nuclear Density Map of Major Cities in 1960, 1980, 2000 and 2020 注:基于国家自然资源部标准地图服务系统中标准亚洲地图(审图号为GS(2016)2938号)绘制,比例尺为1:3530万,底图无修改。从中可以看出,1960—2020年人口密度增长显著,人口密度向外扩展明显。1960年人口在成渝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雅加达相对集中,总体上人口密度基本在10万以下。1960—1980年显著变化的是各国首都城市的人口密度增加,主要城市人口吸引力增强。2000—2020年由于沿海口岸城市的交通便利,经济集聚能力不断增强,人口密度大幅度增加,形成雅加达、吉隆坡、马尼拉、曼谷等沿海国际性大都市。
中度城市化水平国家城市马尼拉与吉隆坡的人口密度一直在增强,尤其以马尼拉增长显著,同时菲律宾与马来西亚的全域人口也整体提高。起始城市化程度低的国家的城市,印度尼西亚雅加达、泰国曼谷与中国大陆广州、重庆、成都、武汉等城市的人口密度增长变化明显,尤其以广州与曼谷变化较为突出。1960—2000年曼谷都是泰国的绝对人口中心,到2020年由于清迈、呵叻两个城市的人口集聚,在西北与东北出现次级增长极。越南与柬埔寨两个国家首都城市的人口核密度远低于区域其他首都城市,而越南在2020年首都河内也成为次增长极中心。
5.3 省会与中小城市人口规模增长差异明显,中小城市人口规模将持续扩大将1960—2020年的城市人口规模(2020年超过100万人口)与人口年均增长率进行关联分析,可以划分为“高/ 低规模”与“高/低增长”四种类型()。“高规模高增长”类别的城市以深圳和吉隆坡为代表,首都与省会城市的人口集聚能力一直较高且逐步加强。
图 7(Fig. 7)
图 7 1960—2020年主要城市人口规模与人口增长率散点图 Fig.7 Scatter Plot of Population Size and Population Growth Rate of Major Cities form 1960 to 2020① 高度城市化水平国家地区的新加坡和香港,一直为“高规模低增长”类型,人口规模大,但人口的年均增长率变化不大。②中度城市化水平国家的四个城市马尼拉、吉隆坡、达沃和柔佛州新山,吉隆坡基本一直处于高增长状态,马尼拉与达沃的人口增长率较缓,属于低增长状态,柔佛州新山的人口增长率与区域平均水平相差不大,人口规模较小。③起始城市化程度低的国家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大部分都属于高增长类别,深圳是最为突出的高规模高增长城市。首都和省会城市人口规模大,人口的增长率相对较低,但人口增长数依然较大。中小城市与首都、省会城市的人口规模差距较大,人口增长率也低于首都、省会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