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普陀素饼源于明代,为祭祀礼佛之贡品并世代相传,其制作技艺秉承天然、营养、科学、健康、环保的养生理念,具有以下特征:一是选料讲究:均采用优质原料,馅料自己生产,有独门的配方和工艺,并严格按佛家素食要求采购并使用;二是制作精细:纯手工制作,主要有制馅、泡皮、搭酥、擀皮、包馅、定型、烘烤等环节;三是外观均匀有质感,产品呈扁圆形,色泽均匀,呈金黄色;表皮有层次感,皮薄馅多,厚薄适度,口味香醇,甜而不腻,有“厦门素饼之首”的美称。
诗词闽南方言吟诵
诗词闽南方言吟诵是用闽南方言文读音(读书音)吟诵古诗词的一种艺术表演方式。它主要流行于闽南、台湾地区。“诵”指诵读或朗诵;“吟”指吟唱,一般是昔时私塾教育或文人学士根据个人对每首古诗词内容的理解而情不自禁地哼唱出带有音乐色彩的曲调。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诗词闽南方言吟诵是用闽南方言文读音(读书音)吟诵古诗词的一种艺术表演方式。它主要流行于闽南、台湾地区。“诵”指诵读或朗诵;“吟”指吟唱,一般是昔时私塾教育或文人学士根据个人对每首古诗词内容的理解而情不自禁地哼唱出带有音乐色彩的曲调。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用闽南话吟诵古诗词是保护、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这一瑰宝的重要方法。闽南话历史悠久,其读音主要由闽南话文读音(读书音)和白读音(说话音)两大差别较大的语音系统组成的。闽南话文读音(读书音)同样是作为“古汉语活化石”的闽南话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闽南话文读音(读书音)跟以《唐韵》为代表的唐宋标准音在音类的对应上规律比较整齐,音值(即具体读音)方面,有不少音类的音值,闽南话的读音跟唐宋标准音的读音几乎相同或相当接近。所以用闽南话文读音(读书音)来吟诵古诗词,大多数诗词的押韵是和谐,平仄格律却是完全相同的。这个特点是汉语其他方言难以比拟的。而韵律的和谐与平仄格律的相合是古诗词音韵格律所产生的音乐及其所带来的艺术魅力所不可或缺的。同时,闽南话文读音(读书音)在闽南厦、泉、漳三地的读音基本一致,而三地白读音(说话音)的读法差别则比较大。因此,闽南地区三地人们用各自闽南话文读音读古诗词也可体现在音韵格律的一致性。再则,通过吟诵大量的古诗词,是较快较多较有效地学习和掌握闽南话字音的读书音的最佳途径。
市级
松筠堂药酒配制工艺
松筠堂药酒及其传统配制工艺拥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松筠堂药酒是一部活的酒史。该药酒的传统配制工艺由清朝举人、名医翁朝言所研创。翁朝言作为鼎鼎大名南少林五祖拳创派大师蔡玉明的入门弟子,是当时的武举人,也是闽南及东南亚一带著名的拳师。
厦门贡鱿鱼手工技艺
本港鱿鱼是厦门著名海洋产品,个小、肉厚、鲜嫩。贡鱿鱼是厦门民间名小吃。其以优质新鲜本港鱿鱼为原料,工艺精湛:由木炭将其烤熟,再置于案板经木槌反复敲至疏松,最后制成薄片。吃时蘸酸辣醋,味道鲜美。
龟糕印技艺
福建闽南和台湾一脉相承,自古以来就有崇龟的习俗,他们把龟看成能带来幸福生活的圣物,当做福、禄、寿、喜、财的吉祥象征。“龟印”是用来制作一种“龟”形祭祀糕点的模具,制作这种模具的工艺即为雕龟印,它是闽南的一种民间传统手艺,至今已传承了五代人,百余年历史。
鼓浪屿通臂拳
鼓浪屿通臂拳源于通背劈挂拳,迄今已有270多年历史,属北少林拳种,是中华武术重要的拳种之一。20世纪初,通背劈挂拳第六世祖孙振寰挟艺南下,在厦门鼓浪屿创办了“通背武术社”,他将摔跤、大洪拳、谭腿、六合枪、太极拳等武术流派的精髓吸收进了通臂拳中,形成了鼓浪屿通背拳。经过孙振寰数十年的耕耘,鼓浪屿通臂拳在闽南地区落地生根,成为具有鲜明特色的闽南拳种。1957年孙振寰任福建省武术队主教练,多次带领我省健儿参加重大国内、国际赛事,取得骄人成绩,鼓浪屿通臂拳闻名全国。
鼓浪屿通臂拳留传下来的套路有57套,其中拳术17套,器械20套,徒手对练8套,器械对练12套。鼓浪屿通背拳属于长拳类项目,动作舒展大方,矫健美观,有助强身健体,具有独特的表演价值和健身效果。
李氏经络叩击技艺